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郑雪北京报道股票配资真平台
本周(3.4-3.10)合规领域动态热度不减。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鼓励数字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此外,工作报告对民营经济发展、公平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热点问题均有所强调,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
全国两会期间,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开启“两高”高端专访,专访政法系统领路人。
政府工作报告
1、首提“人工智能+”,鼓励数字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南财点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正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此次“人工智能+”上升到行动层面,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跨界人才等资源的储备力度。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要求,是符合数字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基础设施理解成数字经济的孵化器和催化器。跳出短期成本收益权衡,基础设施先行,接受能力建设相较于实际需求超前,让基础设施等待应用爆发,而不让应用突破受限于基础设施不足。
2、为民企搭建舞台、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
南财点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依然是政府工作发力的重点。一方面,从政府来讲要营造好的环境,为民营企业搭建舞台;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要积极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挑战。在标准指引的重点内容设计上,其一,从产权保护方面而言,要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平等保护,建立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其二,从市场准入方面而言,要落实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防止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同一标准下竞争,没有地方保护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其三,从公平竞争方面而言,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优化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保障机制,着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行政行为不会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公平性;其四,从社会信用方面而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立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更要注重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提升社会信用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两高”高端专访
人民法院
1、专访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推动民生权益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算法司法规制应当坚持算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向上向善原则,要通过典型案例、个案裁判加强示范引领。
并且,最高人民法院还将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重点解决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转包、分包、挂靠、混同用工等情形下的劳动关系认定;加强就业歧视调研,推进相关司法指导性文件制定,着力解决就业歧视维权难问题。
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网暴问题,贺小荣指出,充分发挥人格权禁令制度功能,保护网络暴力受害人合法权益;综合考虑侵权人过错、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判断是否支持精神损害赔偿。
2、专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刘贵祥强调,最高法致力于完善平等保护制度体系,确保民营企业在法律面前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同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格权和财产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此外,刘贵祥进一步提到,最高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最高法有效遏制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了企业的创新成果。最高法还积极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合规体系,推动提升整个行业的合规水平,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明确“隐形加班”认定标准,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陈宜芳指出,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云办公”等新型办公方式的出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但在技术普惠的同时,“最严算法”等问题也引发了新的纠纷。
陈宜芳表示,人民法院应为稳就业提供司法保障。针对“隐形加班”认定难的问题,人民法院创新了认定标准,确保劳动者不因弹性工时和远程劳动的工作模式而被区别对待;针对“最严算法”侵害劳动者权益、算法歧视等问题,人民法院将完善算法政策、技术监管、伦理准则,推动算法事前、事中、事后规制。
4、专访最高法民二庭庭长高晓力: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司法保护,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民二庭庭长高晓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对恶意攻击、肆意诋毁、蓄意抹黑深恶痛绝。近年来,人民法院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反映强烈的侵害人格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此外,高晓力表示,在涉民企案件中,罪与非罪,必须实事求是,依法裁判。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财产权。
5、专访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林广海:加快调研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问题支撑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引领产业变革的同时,确实对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提出很多新的需求,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人工智能的生成物是否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何认定权利归属,抓取数据训练大模型是否构成侵权等问题,各国尚未形成普遍性共识,相关规则还在讨论和探索过程中。接下来将加快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问题的调研,加强相关审判,支撑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6、专访最高法刑三庭庭长陈鸿翔:从严打击利用AI“换脸”“变声”的新型网络诈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相关内容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陈鸿翔。
陈鸿翔指出,2024年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做好依法审理以“有效清存量”,持续做实“能动司法”以“有力遏增量”。
此外,陈鸿翔表示,人民法院一贯从严打击利用AI“换脸”“变声”的新型网络诈骗。对利用深度合成等技术实施犯罪的,将依法严惩。
7、专访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纠正网暴“法不责众”倾向,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财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他指出,近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网络暴力刑事案件超过4000件。从审判实践来看,网络暴力案件呈现出社会危害严重、取证成本高昂、“黑产”深度参与、责任认定复杂等特征。
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持续深化网络暴力依法治理,切实纠正“法不责众”倾向。加快制定人格权侵害禁令司法解释,适时发布网络暴力典型案例,通过增加司法政策供给,不断完善网络暴力案件裁判规则。同时,积极推动网络暴力多元共治,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8、专访北京知产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恶意侵权打击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就上述问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宋鱼水表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特殊性,可以充分利用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制度,通过开放式的制度构建,综合考量各方因素,给予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更多的自由空间,以此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在她看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利用技术设备创作完成的作品,在著作权法体系下实现对其法律保护是现有的最佳选择。
检察机关
1、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绝不让披着“金融创新”外衣、实为金融违法犯罪的行为逍遥法外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党组成员、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各级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完善机制、助力监管、预防宣传等方面全面发力,以高质效履行金融犯罪检察职责服务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检察机关还将以项目化落实《意见》分解任务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金融犯罪检察工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司法保障。
2、专访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深化综合履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专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针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知产挑战,宫鸣表示将通过依法严格保护、聚焦司法实践疑难、协同完善保护规则等措施予以解决。
同时宫鸣强调,要以挂案清理为抓手,加强对涉企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监督,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3、专访最高检四厅厅长张晓津:准确区分金融创新与伪创新,严厉打击“无照驾驶”非法金融活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未来,最高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深化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提升金融检察专业化水平,认真研究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和发展堵点,持续加强对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实施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的分析研判,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同时,也将持续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专访最高检知产办主任刘太宗:强化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知产保护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检察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影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人员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权、著作权等犯罪。
此外,针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难的问题,刘太宗表示,检察机关将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强化芯片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种业安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关键核心技术犯罪。
5、专访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为被害人及时提供有效救济
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他提到,网络暴力案件性质恶劣,存在行为跨区域、调查取证对象范围广体量大、行为定性难等问题。对此,检察机关不断健全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工作体系,坚决斩断网络黑灰产业链,夯实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另外,对于检察机关如何护航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高景峰也在专访中做出回应。他表示,为了防止“办理一起案件,垮掉一个企业,失业一批职工”,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办案、部署专项清理和监督活动、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制发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等方式,持续完善法律监督方式方法,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字经济和平台监管
1、网安标委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
近日,网安标委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语料安全、模型安全、安全措施等予以明确。
语料内容安全方面,服务提供者需要关注语料内容过滤、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三个方面。知识产权方面,强调语料用于训练前,应对语料中的主要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进行识别,发现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的,服务提供者不应使用相关语料进行训练。个人信息方面,强调使用包含敏感个人信息的语料前,应取得对应个人单独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据了解,《基本要求》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予以支撑。其中,服务提供者在按照有关要求履行备案手续时,需按要求进行安全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可由提供方自行开展,也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
2、阿里腾讯双向“破冰”
近日,钉钉新功能黑板报发文宣布即日起,用户可直接通过微信加入钉钉会议,无需下载钉钉会议客户端。此次钉钉会议在微信端的嵌入中,包含解除静音、开启摄像头、邀请好友、查看成员等核心功能在微信端的应用。
从年初的闲鱼微信小程序上线,到淘宝订单可部分使用微信支付,再到此次钉钉会议和微信的连通,今年,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加快了“破冰拆墙”实现互联互通的脚步。
南财点评: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进程的推进与行业逻辑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变化息息相关。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多为自建生态,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后,其背后的增长逻辑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信息全面互联、资源优化配置、多方共赢是发展关键。
知识产权
1、华为与vivo宣布已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3月5日,华为与vivo宣布已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标准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基本专利。同一天,华为与亚马逊也宣布签订了一项多年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解决了双方之间的诉讼。
华为方面表示,这份许可协议体现了行业正在共同投资基础研究,并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技术标准化以共享创新成果,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海外动态
欧盟对苹果开出18亿欧元反垄断罚单
当地时间3月4日,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宣布,苹果公司涉嫌滥用音乐流媒体市场的主导地位,构成不公平交易。欧盟委员会表示,将开出逾18亿欧元(约140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罚款对苹果加以“震慑”。
此次处罚重点是苹果公司的“反引导条款”。“反引导条款”指的是苹果公司阻止音乐流媒体告知消费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之外的优惠信息、产品价格、购买方式。
对于欧盟委员会的处罚决定,苹果发布声明称,欧盟委员会没有发现可靠的证据证明消费者受到了伤害,因此公司将提起上诉。
南财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股票配资真平台,此次处罚发布于欧盟反垄断法规《数字市场法》的生效前夕,罚款总额约占苹果公司全球营业额的0.5%。当地时间3月6日欧盟《数字市场法》正式对苹果生效。该法规的监管范围更广,处罚上限可达全球营业额的10%。此前苹果的调整动作和“公然挑衅”态度已经引起了诸多不满,《数字市场法》对科技巨头市场地位的影响有待关注。
Powered by 在线证券配资_期货配资配资_财盛策略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